看过两个关于房子的观点。
其一,人养屋,屋养人。
其二,房子是会呼吸的。
一套房子好不好,是人和房子在互动,房子和城市、社会、大自然在互动。
别以为,钢筋水泥做成的房子,就没有生命。
能滋养人的房子,都会带着以下“五口气”,成就家业家人。
01
窗户,轻松透气。
在知乎上,有网友求助:租房没有阳光需要注意些什么?
大家都比较认可的回复,就是:有条件了,还是换个阳光通透,位置好的房子。
人这一生,就是要向阳而生。如果房子一直没有接触到阳光,那么让人难受。
没有阳光的房子,有很多的坏处:每到雨季,衣服就不会干,只能用衣柜干燥剂;还需要勤快打扫,房子角落里有水滴,滋生病菌;甚至有一些角落,会长奇怪的蘑菇;被子就只能搬出去晒。
想一想,一套房子,能够常常看到“一窗暖阳”,这是多开心的事情啊。
早晨,阳光透过窗户,歇着照进来,人的精神都比平时好几倍。
为了让阳光进屋,很多人特意留了落地窗,也常常擦洗窗户,打开窗户。保持简洁大方的摆设,不阻挡窗台。
有一位作家说:“窗是屋的眼睛。”
诚然,把阳光请进来的时候,还能够推开窗户,看到阳光灿烂的小公园,街道,就更好了。让人心旷神怡。
02
厨房,有烟火气。
作家汪曾祺写了老家的端午节:“席间,先夹取以敬客,放盘中。总宜切开带壳,黄白兼用;不可存黄去白,使味不全,油亦走散。”
几个咸鸭蛋,摆上了餐桌,这端午节就特别温馨,给人深刻的印象。
不管什么节日,我们都会联想到吃。这是对传统习俗的传承,也是一个家庭对人们辛苦的犒劳。
按照传统,每到过年过节,非要一家人聚拢,好好吃顿饭。嘴馋的年轻人,还非要一些长辈,准备粽子、腊肉、米饺等。
反过来看,但凡一个家庭,过节的时候,厨房也冷冷清清,那就是家庭落败了,人的心也是凉的。
可见,厨房的烟火气,是缺少不得的。
烟火气,最养人了。养了肠胃,身体,也养了一家人的关系,还有人对生活的热情。
03
各自的房间,有书香气。
对于普通家庭来说,要专门弄一间书房,不太容易。
一些家庭,也就是两室一厅,家人有地方睡觉就不错了。
但是我们要一张书桌,总是可以的。
书桌也放不下,要一个小柜子,用来放书本,是完全可以的。
一个没有书的家庭,看不到希望。
俗话说:“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,读书是打破阶层的捷径。”
不仅仅是孩子要读书,大人也要读书。这样的家庭,书香气有了,希望也来了。
大人读科技书,和职业有关的书,促进自己的技能提升,为改变工作做准备;孩子读学校给的书,把学业成绩拉上去,争取到好的大学去。
一本书读薄了,一家人干事创业的底气就厚了。
04
大家的客厅,常有贵气。
诗曰:“客到家中无款待,走到人家无人亲。”
顾名思义,客厅是用来待客的。
在城里,也许客厅不如农村的院落那么大,但仍旧可以坐下几个客人。
如果能够常常待贵客,那么家庭要发展,就很容易。
在大家不喜欢在家待客的社会现实之下,能够来家做客的人,显得弥足珍贵。
北宋的王安石,退休之后,住在江宁。
大名鼎鼎的苏轼,去汝州赴任,特意绕路去王安石家做客。
王安石走了很远的路,到码头去接苏轼。
两个人在家吃饭喝酒,一起到附近的山头游玩。写下了很多的诗词。
王安石过世后,苏轼还为其写了《王安石赠太傅》:“进退之美,雍容可观。”
还有唐朝的柳宗元、刘禹锡,是同事,也是朋友。常常在一起吃饭喝酒。
柳宗元过世后,刘禹锡痛哭不已,还把其孩子接过来,如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。
客厅待贵客,就是贵人来。
当然,客厅还是一家人交流的地方。大家都好好说话,家庭就会显得贵气。
有效的沟通,促进和气。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就没有不成功的。
养好客厅的贵气,就是养好了家庭的人脉,家人的合力。
05
房子的位置,充满阳气。
按照古人的做法,要修建房子,就要看附近的山水,还请一些专门的人士来看。
古代,好房子,是大家公认的“阳宅”。
现在,我们住进城里了,看山水的情况少了。但是房子的位置,却更加重要了。
和工作地比较近的房子,可以让我们少交通费,减少通勤时间,房子也真正用起来了。
那些在老家有房子,却在外地打工的人,房子是搁置的,门锁都生锈了吧。房子不用,就是浪费。
房子的位置,还决定了周围有什么人群。人文环境,往往可以决定人的心情、层次,人际关系等。
如果周围都是成功人士,你很快就会有人脉资源。邻居拉你一把,也不是不可能。
如果周围都是老师,你的孩子要读书,也有一定的便利。
房子的位置,也决定阳光是否充足,交通是否便利等。
总体来说,房子周围阳光充足,阳光人居多,对工作有利,就对了。
06
楼层再高,装修再好,价格再高,若没有“五口气”,那也住着不舒服,令人很失望。
若你要在一个地方定居,就选择能滋养自己的房子。
定居之后,常常做一些养护房子的事,让房子变得有温度,有人情味。
房子养人,关键是人气的汇聚,是人心的变好。
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